1. 面對客戶種種「不合理」要求,你該怎麼辦?
  2. 面對總讓你生氣、惱火的人,你如何調節?

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讓你惱火?


先請你在腦海裡想一想,有沒有一些人總是讓你感到很惱火,不是令你非常氣憤,就是令你感到非常的難過。 

再想一想,為什麼他讓你感到那麼的生氣,或是那麼的難過呢?

圖片來源:pexels

舉個例子

我有一個客戶,是全球知名的龍頭企業,他們對合作廠商的要求較不同於其他企業。

比如說:要求講師一定要到他們公司試講,還要接受他們內部的審核評分, 同時講師的授課講義一定要發到他們公司的系統,由他們協助播放簡報。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帶自己的筆記本上課,諸如此類,罄竹難書。反正感覺客戶有種種不合理的要求,我們的專案團隊,幾乎打算放棄這個專案了。

我是專案成員之一,試著再爭取一下,看能否拿下這個案子。

於是,我說我願意到他們公司去試講。可由於是版權課程,我無法將版權內容發給他們,同時心想他們不過就是要看講師風格罷了,所以我就把過去的某一個授課內容寄過去給他們,我覺得這已經夠仁至義盡了吧!?

結果當這位hr收到課程講義後說:老師,你的課程內容太簡單了,評分會很低,應該過不了,趕緊調一下吧!

這個時候我們專案團隊覺得對方太過刁難,決定不接此專案,我當時也想放棄算了,覺得這位客戶不是很尊重講師,軟土深掘。後來我們專案團隊裡面有一個人忽然冒出了一句話

不知怎麼搞的,這句話讓我產生了不同的化學元素,我想:

基於這樣的思維轉變,我的情緒就不一樣了,我覺得我們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。

所以我接受他的建議,調整了我的課程內容。當然試講之後也順利通過了,也因此接下了好幾場的課程。


我們的情緒從何而來呢?


我們就根據這個案例來好好探討下,到底我們的情緒從何而來?

圖片來源:pexels

案例中,在我努力爭取仍舊被客戶否定之後,我第一時間覺得這個客戶不是很尊重講師,而且專業被踐踏,因此我寧願不做這筆生意。

  1. 我感覺:(我的情緒) ➡專業被踐踏,自尊受損
  2. 我的反應是:(我的行為) ➡寧可不接這筆單子

我們平常在關鍵對話中,類似場景也是瞬間發生,快到不容你思考就做出反應,但是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。

我們現在用慢動作回顧,把前面兩個步驟再詳細拆解一下,在「我感覺」前還有其他步驟嗎? 

  1. 發生什麼事:(我看到或聽到什麼)
    ➡ 講師要到他們公司試講,同時還要接受他們的審核評分
    ➡ 公司版權課件一定要發到他們公司的系統,講師不能夠用自己的筆電上課。 
    ➡ 審核前認為老師的課件內容太簡單了,評分會很低,應該不會過。 
  2. 我認為:(根據我看到聽到的事情,說了一個故事)
    ➡ 客戶仗著龍頭企業,不尊重講師。
  3. 我感覺:(產生情緒) 
    ➡ 專業被踐踏,自尊受損
  4. 我的反應是:(我的行為) 
    ➡ 算了,寧可不接這筆單子

有沒有注意到,我的情緒來源是來自「我認為」客戶仗著,不尊重講師。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?因為發生了上述的事情(我看到或聽到什麼)。


行為路徑:影響關鍵對話的核心!


梳理一下,我的行為路徑是:(請比對上述的四步驟)

  1. 發生什麼事:(我看到或聽到什麼)
  2. 我認為:(根據我看到聽到的事情,說了一個故事)
  3. 我感覺:(產生情緒)
  4. 我的反應是:(我的行為)
圖片來源:pexels

因為我說了一個不好的故事,導致我產生壞情緒。其實很多人,包括我,常常分不清哪些是「事實」,哪些是自己說的「故事」,更糟糕的是我們把故事當作事實,心裡常常os:

  • 就是這樣,準沒錯 
  • 我的直覺很準的 
  • 他這個人就是這樣… 
  • 他每次都是如此…  

其實這些全是故事,所以該如何讓我的情緒回到正軌呢?重點在第二步驟「我認為」,也就是說故事。 

圖片來源:pexles

同樣的例子,後來結果是我調整了講課內容,通過審核,成為該企業長期合作夥伴。為什麼我改變了我的行為?因為我說了一個健康的故事,如下: 

  1. 發生什麼事:我看到或聽到什麼
    ➡ 審核前認為老師的課件內容太簡單了,評分會很低,應該不會過,建議調整一下。
  2. 我認為:根據我看到聽到的事情,說了一個故事
    ➡ 這位hr的負責人是一個做事的人。
    ➡ 他是希望我們能夠順利通過的,才會給出建議。
  3. 我感覺:產生情緒
    ➡ 我們是同一個陣線的,對他產生信任。 
  4. 我的反應是:我的行為
    ➡ 接受他的建議,調整了我的課程內容。

結果當然也就順利的通過該企業的審核,也因此接下了全國好幾場的課程,同時也成為該企業的長期合作夥伴。 


文章小結


如果你根據看到、聽到的事實,說了一個壞故事,情緒自然會不好。同樣的事實,是否可能有其他較健康的故事呢? 

我們若能夠瞭解自己的行為路徑,就能知道如何阻斷不好的情緒:從說健康的故事開始。

「瞭解我的行為路徑」對我很有幫助,往往協助我避開了百分之七十的高風險對話,也希望對你有幫助!

您也有訓練需求嗎?

填寫訓練需求表單,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,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,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。

魏開誠 顧問

職場魏老爺

您是否有以下似曾相識的「激勵困境」

  • 給優秀部屬加薪了,他還是不滿意?
  • 面對不可或缺的b咖員工,該如何激勵?
  • 當現有資源有限時,我還能「有效」激勵嗎?

若希望員工對工作更加投入,絕對不是簡單的加薪、獎金或者老闆請客,公司旅遊,就能夠解決的。最重要的底層邏輯,還是應該思考如何營造一種工作環境,讓員工願意對工作更加的投入。

如果你是管理者;如果你是hr;如果你是企業的老闆,都可以看一看本專欄文章,希望對你有些啟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