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訓工具的演化,對於學習設計者來說,能夠掌握這些新科技的能力,將大量的釋放時間與精力,從而聚焦在更重要的地方。接下來,就來探討培訓科技的演進,有哪些實際的效益。

說到「培訓工具」,首先要先來了解,在大環境的趨勢下,已經有兩種重要的科技,可以強化我們的學習運營,分別是「社交軟體」跟「學習平台」。

第一,社交軟體

過去我們在聯繫學員來參加課程時,都需要一個一個打電話確認,此外在課程結束後,也必須逐一追蹤與聯繫,這些動作都需要逐筆確認,非常耗時。

但是現在你開設一門課程,把參加的人都拉到群組中,你只要發一則訊息,大家都能看到。所以社群軟體的出現,大幅提高我們在溝通與聯繫的速度。

第二,學習平台

乘載整個學習歷程,通過學習歷程的檢視,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,這些學習內容誰做了、誰還沒做,或是運用學習平台的數據紀錄,掌握報到人數,以及未出席的紀錄。

以前這些活動紀錄的跟進,都需要花許多時間在收集與彙整上,但是現在只需要掌握有效的工具,就能幫你把數據紀錄下來,並且透過紀錄掌握即時的學習狀況。

提高線上培訓工具的效益,運用學習平台的5階段

運用學習平台的五步驟:升級培訓運營能力


如何把「聯繫」與「跟催」這兩個主要的行政事務取代掉,就是我們第一個思考的事情。

以下分享,將以近年頻繁登上的「」為例,輕易地解決上述問題。這邊以常見的五個階段分享,幫助你了解,課程之間的運用如何搭配!

步驟一:建立群組

實際可運用於長期培訓專案的情境,當有一個班級、一群主管,需要維持一、兩年的學習專案時,建議先將這些人建立一個群組。

步驟二:發佈課程訊息

接著在群組裡,發布完整的課程訊息,包含學習的效益是什麼,有哪些知識模塊或大綱,讓大家先理解為什麼要學習?
當學員對課程的資訊掌握愈多時,愈能知道該如何學習,以幫助自己在能力與績效的提升。

步驟三:課前準備

接下來,在課程進行前,可以設計報到的活動,或是在課前準備作業任務,藉此掌握學員先備的狀況,了解每位學員的學習需求,並提供講師參考。

步驟四:課程紀錄

課程中,能夠透過學習平台的互動機制/功能,紀錄學習中的互動過程,不論是提問、小組分享,或是課間的小測試,這些學習的紀錄,都會留存於平台中,提供大家檢視自己的學習歷程,作為激勵或改進的推力。

步驟五:課後檢視

最後,在課程結束後,能夠在學習平台上建立一套滿意度調查、作業收集、考試認證等機制,這些都可以直接透過線上操作完成,讓學員藉由學習平台的輔助,檢視自身學習,快速且精準地掌握學員的學員狀況。


umu學習平台:強化學習效益的三種層面


umu

通過上述的分享,可以清楚的發現,結合學習平台把課程前、中、後的內容數位化,並且讓一些行政性庶務,透過線上直接取代實體。比如在過往課程通知上,需要一位一位聯繫,告知要做哪些事情。

然而,這些行政庶務,可以運用後台系統記錄,讓你掌握所有人在課程間的狀況,包含:課前的問卷調查,課中的學習分享,以及課後的測驗結果來檢視。這種作法的轉變,與原本在線下舉辦的課程,有很大的區別。

這些作業上的效率,不僅幫助我們消除繁雜的日常工作,還能將省下的時間與精力,專注在課程設計與效果的層面。

這也是目前對於學習設計者來說,最重要的議題「線上與線下的hybrid learning design」,包含如何對「空間」、「時間」、「關係」的層面強化學習效益。

延伸閱讀:規劃混成學習hybrid learning design的5個行動步驟

學習空間:線上線下的串接

目前在線下課堂內的互動功能,主要以「umu學習平台」最為齊全,不僅能運用多種線上學習模式,如:直播,微課,還能讓大家在平台中的社群進行學習,有助於線上與線下的連結。

學習時間:檢視學習前、中、後的歷程

另外,「umu學習平台」跟其他的學習工具最大區別,就在於「時間」。

umu的設計能達到學程的規劃,將課程間的內容都保存下來,hr可以通過「時間軸」來檢視整趟學習歷程裡,學員在其中的轉變。

學習關係:塑造學員的學習氛圍

最後一個關係軸,學習群裡不只有學員,還需要加入主管與講師,目的是讓主管清楚明白自己的部屬在學習什麼,以及思考如何將他們的所學,實際發揮於工作現場。

講師也能夠在社群間,針對學員不了解的地方進行反饋,以及提點相應的解決思路。學員之間也會因為有社群的交流,產生一起成長的情感,因為有共同的學習回憶,有助於增進工作間共同的話題討論。

k8凯发体育app
太毅國際 | passion to change !

太毅國際顧問集團是臺灣最大的管理教育機構,有著二十多年歷史,為世界《財富》 500 強企業中的逾百家提供培訓服務,每年參加太毅培訓超過 2000 場次,受訓主管人數超過 6 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