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組織敏捷力的學習系統

讓組織保持敏捷力,就不只仰賴從上而下的訊息傳遞,還要能結合自下而上的整體發展。

這也意味著,內部的資源必須要能夠「賦能」給員工,才能讓員工擁有多的彈性與創造性來解決不可預測的問題。

從學習的角度來出發,員工能否在遇到問題時,透過企業內部的學習平台,來找出解決問題的「最短路徑」,這也是組織孕育敏捷式學習系統的基礎。

組織「賦能」的學習設計

上月timing 新觀點從,企業內部醞釀

知識生態,再到把企業內外部的合作

網絡整合起來,組建起組織的學習生態圈,最終實現企業內部知識的動態流動,提升組織人員的能力。

這月timing 新觀點,接續學習生態圈的打造上,還有兩項重要工作,即「學習內容的設計」和「學習專案的運營」。

這月份先從「學習內容的設計」開始,逐步釐清學習內容的基本類型,以及外部課程與內部課程之間的關係,再到「人人為師」的環境,是如何奠定學習型組織的發展。

外部課程的框架借鏡

提升員工職務的勝任能力,需要學習三大層面的知識和技能,即「基礎通用」、「領域專業」、「職務專業」,其中「基礎通用」課程和「領域專業」課程,可統稱為外部課程。

這兩類課程,藉由學習生態圈的結構來與外部市場做連結,呈現方式,則包含線上課程、內訓、公開課等課程形式。

外部課程的用意,是協助內部員工把經驗轉化為知識時,提供理論框架,內部員工能夠依據已成熟的框架,更有系統的總結業務經驗,讓思考更為全面和深入,它是企業內部課程產生的「引子」。

內部課程的獨特性

提升員工職務的勝任能力,除了前面提到「基礎通用」、「領域專業」這兩項外部課程,還有屬於企業「職務專業」的內部課程。

設計學習內容中,培訓部門主要將更多時間與精力,

放在設計內部的專業課程上。主要的執行內容,是打造內部課程的學習平台,協助企業內各職務的執行者,

通過學習平台來解決績效問題。

著重於內部課程的設計,原因在「不可替代性」,因為當

員工在職務上遇到問題時,總會以「最短路徑」來找出答案。然而,有些解答,只有企業內部獨有的知識與技能才能解。

專屬問題的解答路徑

相較於,答案存在某個培訓課程、或是某本書裡,這些解決路徑太遠,導致員工採取「最短路徑」來獲得答案,例如:上網搜尋、打電話,或是問身邊的同事。

企業內搭建學習平台,就是在解決「外面搜尋不到的解決方式」。當員工遇到問題時,通過線上學習平台,即時了解怎麼執行,以此來解決績效問題。

學習習慣的轉變,會影響到課程呈現,所以從線上與線下來進行設計時,還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業務情況來

決定,四個象限裡各類型的課程,各個學習內容的占比。

組織內部課程三層設計

內部課程的設計,容易遇到一個制約因素「內部講師數量不足」,這會制約內部課程產出的數量。

針對這問題,可借助外部力量來獲得知識轉移技術(學習平台)支援、組織經驗的萃取方法、以及微課的製作技巧,最終讓彼此連結成知識生圈,以此來為員工賦能,使企業有機會孕育出「人人為師」氛圍,更是從源頭上解決企業內部課程不足的問題。

醞釀人人為師學習氛圍

學習生態圈的意義,讓企業與學習平台、內容製作者來進行整合與串聯,最終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導師。

換言之,內部員工不一定需要有很好的舞台表現

能力,只要能引導新人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。因為學習平台功能(知識轉移技術)的支援,

「人人為師」理念的落實,會更加容易。

經驗轉化知識的結構

組織經驗轉化為內部課程,除了員工分享自己的經驗外,還有兩類更為重要的來源——職務經驗和專案經驗

從這兩個來源,萃取出來的內部課程,相比個人經驗

分享,更有體系與架構化。

組織學習生態的架構要點

學習平台功能的支援包括很多方面,但有兩個關鍵環節,「課程製作」和「課程分享」。

為了在這兩個關鍵環節給員工提供方便,學習平台,需要有簡單的課程製作工具,並允許

每個用戶使用。

此外,學習平台應允許每個使用者,發佈內容(課程、調查等)並為這些內容的分享與操作提供便捷的方式。

整合學習生態的廣度

最後在設計組織的學習生態圈時,前期需要有關鍵職務及關鍵技能的外部課程,以此來架構內部課程的系統。同時,考慮到知識的時效性,還要確保這些外部課程,每年能做到定量更新。

最理想的方式,是從一個統一入口來獲取外部課程的資源,包括線上和線下的外部課程資源。

當學習平台與外部課程資源的整合,還能通過背後的內容生態,確保外部課程的廣度和定期更新。

下月timing 新觀點,接續學習生態圈的打造的另一項要點「學習專案的運營」。從培訓者所需具備的產品經理思維、運營經理思維與動態知識管理等,來運作學習生態的系統。